365国际娱乐  > 政策法规  > 林业政策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6-01-08


 

目 录

第一章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 3 -

一、油茶资源现状... - 3 -

(一)分布范围... - 3 -

(二)油茶林资源... - 3 -

(三)种质资源... - 4 -

(四)种苗繁育基... - 5 -

二、油茶加工与贸易... - 6 -

(一)加工利用历程... - 6 -

(二)加工企业现状... - 7 -

(三)产品开发与贸易... - 7 -

三、油茶科研与技术推广... - 8 -

(一)良种选育... - 8 -

(二)苗木繁育... - 9 -

(三)丰产栽培... - 9 -

(四)加工利用... - 10 -

四、产量与产值... - 11 -

五、产业发展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 11 -

(一)有利条件... - 11 -

(二)存在的问题... - 13 -

第二章  规划背景与必要性... - 15 -

一、背景... - 15 -

二、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 17 -

(一)产品及用途... - 17 -

(二)市场分析... - 19 -

(三)需求预测... - 21 -

三、必要性... - 22 -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26 -

一、指导思想... - 26 -

二、基本原则... - 26 -

三、规划期限... - 27 -

四、发展目标... - 28 -

第四章  产业发展布局与建设方案... - 29 -

一、建设范围... - 29 -

二、布局原则... - 29 -

三、总体布局... - 30 -

四、重点建设内容与规模... - 30 -

(一)资源培育体系建设... - 30 -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 31 -

(三)产品加工贸易体系建设... - 32 -

(四)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 35 -

(五)茶油品牌整合推介体系建设... - 37 -

五、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 38 -

(一)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 38 -

(二)病虫害防治... - 41 -

六、进度安排... - 42 -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 43 -

一、投资估算... - 43 -

(一)估算依据... - 43 -

(二)估算指标与说明... - 43 -

(三)投资估算... - 43 -

二、资金筹措... - 44 -

(一)筹措原则... - 44 -

(二)筹措渠道... - 44 -

三、效益评价... - 44 -

(一)经济效益... - 44 -

(二)生态效益... - 45 -

(三)社会效益... - 45 -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47 -

一、组织保障... - 47 -

二、政策保障... - 48 -

三、资金保障... - 49 -

四、种苗保障... - 50 -

五、科技保障... - 50 -

六、质量安全保障... - 51 -

附表

附表1 江西省油茶资源现状表

附表2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县(市、区)资源培育任务安排表

前 言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利用历史悠久,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消费结构变化,茶油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茶油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已成为全球食用油发展新趋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2009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14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推进赣南原中央苏区油茶等扶贫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

江西属于我国南方集体重点林区之一,是全国的油茶原生区和中心产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对油茶发展十分重视,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林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20117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联合下发了《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57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1539号)"十二五"期间,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科技兴油、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发展规模经营等多种措施,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设油茶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年来(截止2014年底),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共6.66亿元,全省已完成油茶基地建设面积334.9万亩(其中新造192.5万亩、改造142.4万亩)全省油茶总面积达到1330.0万亩,面积位居全国前列;2014实现油茶产业综合产值164亿元。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反映出原《规划》部分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油茶产业,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科学地进一步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油茶产业强省,在《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基础上,修订形成本《规划》。

 

第一章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油茶资源现状

(一)分布范围

油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江西是全国的油茶原生区和中心产区,全省各地均有油茶林分布。油茶林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6个,2550万亩的有8个,1025万亩的有30个。

(二)油茶林资源

目前,全省油茶总面积1330.0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8.2%,占全省经济林面积的78%,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按产能划分,低产油茶林(亩产茶油10公斤以下)面积847.15万亩,中产(亩产茶油1020公斤)152.85万亩,高产(亩产茶油30公斤以上)330.00万亩,分别占油茶总面积的63.7%11.5%24.8%。低产油茶林中,一类林面积228.29万亩,二类林301.54万亩,三类林317.32万亩,分别占低产油茶林总面积的26.9%35.6%37.5%

按龄组划分,产前期油茶面积212.45万亩,初产期85.20万亩,盛产期518.68万亩,衰产期513.6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16.0%6.4%39.0%38.6%。油茶资源现状详见附表1

(三)种质资源

江西是油茶的天然分布区,种质资源丰富。《江西省植物志》(2004版):我省分布油茶遗传资源物种有29种和5个栽培种及3个变种,分属山茶亚属、茶亚属、后生山茶亚属3个亚属,油茶组、糙果茶组、红山茶组、短柱茶组、茶组、金花茶组、连蕊茶组、毛蕊茶组8个组。其中:油茶组有油茶、狭叶油茶、茶梅、越南油茶4个种,糙果茶组有硬叶糙果茶、糙果茶、红皮糙果茶、多萼糙果茶4个种,红山茶组有尖萼红山茶、毛籽红山茶、南山茶、浙江红山茶、全缘红山茶、闪光红山茶、厚叶红山茶、红山茶、离蕊红山茶9个种,短柱茶组有短柱茶、钝叶短柱茶、长瓣短柱茶、细叶短柱茶4个种,茶组有茶、普洱茶2个种,金花茶组为金花茶1个种,连蕊茶组有尖连蕊茶、柃叶连蕊茶、细叶连蕊茶、细萼连蕊茶、岳麓连蕊茶、毛柄连蕊茶、贵州连蕊茶、秃梗连蕊茶8个种,毛蕊茶组有杯萼毛蕊茶、柳叶毛蕊茶、心叶连蕊茶3个种。

全省范围内,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是普通油茶,其次是小果油茶、红花油茶。另外,厚叶红山茶、全缘红山茶等为江西特有的地带性山茶属物种。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主要优良品种为江西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赣州市林科所等单位长期油茶生产和科研实践选育出的一批高产优良无性系品种,经国家及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重点推广的高产油茶优良无性系有43个,亩产茶油50公斤以上另外我省还选育了一批农家品种,有石市红皮油茶、宜春三角枫油茶、宜春白皮平蒂中籽油茶、观音桃油茶、茅岗大果油茶、珍珠子、二水桃、赣萍茶、红皮霜降子10余品种

近年来,我省加强了油茶种质资源库建设,主要集中建设了江西省林科院油茶遗传资源基因库、江西省林木育种中心和全省"十大"油茶产业科技园等。其中,江西省林科院依据地理种质优势建成了近1000亩的油茶遗传资源基因库,为全国现有的保存种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四大山茶属种质基因库之一, 共收集遗传资源1300份,其中包括与普通油茶高产、优质、高抗性状密切相关的油用物种80个,分属4个亚属13组。收集保存有油茶优良农家品种10个、无性系215家系12个、品系12个、诱变后种质材料120个。2011省林业厅正式立项启动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全省共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营建了10个面积5000亩以上、"五位一体"的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各科技园依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有序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收集保存了一批赣无、长林、赣州油、湘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小种群等种质资源

(四)种苗繁育基地

目前,按照油茶种苗生产推行的"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系清楚、种源清楚、去向清楚)"的要求,我省基本建成了高产油茶种苗繁育体系,形成了以定点采穗圃为主体、新建油茶良种基地为后续的油茶良种穗条生产体系,建立了全省油茶苗木定点供应体系,规定所有国家和省级油茶项目必须使用省定点育苗单位繁育的嫁接苗木。为了保障油茶种苗质量,省、市、县三级每年对油茶采穗圃和定点育苗单位进行检查和苗木质量抽查。

全省现有定点采穗圃27处,总面积4600亩,良种穗条年生产能力 5896万支,省级定点育苗单位39个,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2亿株。

二、油茶加工与贸易

(一)加工利用历程

江西油茶分布区多为山区,山区群众历来就有食用茶油的习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由于山区受交通条件限制,加工工艺落后,基本上以作坊式粗榨生产茶油毛油为主,多以自产自销毛油形式消费,很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资源浪费严重。毛油未经精深加工,杂质多,口感、色感差,影响了茶油品质与销售市场,仅限于农户之间买卖销售。

近二十年来,随着人们对茶油的保健作用逐步认识,其深精加工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和重视,一些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产业化经营,深入研究茶油的精深提炼技术及其副产品深加工技术,油茶产品品质大幅度提高,茶油作为高档保健食用油已走进国内外市场,售价连年看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加工企业现状

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省十分重视油茶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一批以精制茶油为主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全省拥有江西春源、青龙高科、山村油脂、绿海油脂、江西高氏、江西御润坊、青原农林、云河实业8家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江西春源、青龙高科、绿海油脂、山村油脂等4家全国首批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有50多家,年茶油生产能力21.2万吨。其中,年产5000吨以上精炼茶油能力的加工企业有19家,年综合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有14家。2014年全省实际加工精炼茶油2.2万吨,生产茶粕约9万吨。

(三)产品开发与贸易

全省油茶加工企业努力打造品牌,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技术与专业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抓手,走高端品牌发展之路,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江西青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饶恩泉油脂公司、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加工企业以国内经济最发达的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福州、杭州等一线城市为区域目标市场定位,实施区域强势品牌战略,不断拓展与扩大外销渠道,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开创了良好的外销市场前景。全省拥有得尔乐、源森和恩泉3个中国驰名商标润心、绿海、得尔乐、源森为中国茶油十大品牌,润心、绿海、山村、绿源井冈等18个省著名商标,得尔乐、源森、恩泉、润心、绿海、绿源井冈等茶油品牌享誉全国

目前,全省油茶加工企业除精炼高端食用保健茶油外,还开展了茶皂素提取、化妆品用油、医药用油、按摩油、抛光制品等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相关产品已销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如江西春源绿色公司利用油茶壳开发的茶油化妆品系列产品,每年出口额1000多万元。

三、油茶科研与技术推广

(一)良种选育

经过长期的油茶生产和科研实践,目前江西境内已选育出经省级以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高产油茶优良无性系61个,其中,至2010年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选育出的"长林系列"、江西省林科院选育出的"赣无系列"、赣州市林科所选育出的"赣州油系列"等38个高产无性系品种,已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油茶良种,这些高产无性系品种奠定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良种基础省林科院牵头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依托,我省率先开展了人工辐射诱变和航天搭载诱变实验油茶育种研究。2014年,由省林科院牵头组织的"超级油茶"选育林业科技创新专项立项,并如期开展超级油茶育种工作。近年来,"江西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等1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二)苗木繁育

我省开展了包括扦插育苗、芽苗砧嫁接育苗、轻基质容器育苗、组培苗快繁等系列技术研究。苗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芽苗砧嫁接技术,引进用于苗床土壤处理降解有害病菌和毒素的EM生物技术,及用于芽砧根部处理促进根系发育的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优良无性系嫁接油茶壮苗。近年来,江西制定颁布了《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办法》、《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36/T552-2009和《油茶采穗圃营建管理技术要点》等地方技术标准与文件

(三)丰产栽培

在油茶资源培育阶段,推广使用高产无性系芽砧嫁接培育出的二年生级壮苗和轻基质工厂化容器苗,大力推广树体与林分结构调技术,配套采用农林间作套种技术、油茶营养诊断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水分调控技术、放蜂授粉技术及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用较短的时间建成优质高产油茶示范林,积极推动适合我省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针对全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形成的大面积油茶低产林,研究确定了以施肥、抚育、品种改良、修剪复壮、病虫防治为主的低产改造技术。近年来,江西制定颁布了《油茶无性系丰产培育技术规程》(DB36/T551-2009、《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36/T 753-2013和《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DB36/T754-2013)等系列油茶地方标准

(四)加工利用

在油茶加工方面,采用冷榨茶油技术、超临界流体常温萃取茶油技术和浸出工艺、精炼工艺,提高茶油及附属产品品质。2009年省政府推动实施了"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各有关项目科研单位开展了高品质茶油制取技术的攻关,进行了非加热精炼、活性酶应用、微波与超声波等技术研发。青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技术,如"超临界CO 2萃取化妆级茶油中试"、"高纯茶皂苷中试"工艺研究等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省内技术空白。高正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茶油,使榨油出料温度低于60,可最大程度保留油茶籽油中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从而直接获取高品质纯天然油品,为茶油加工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

围绕油茶的精深加工,我省各科研单位组织开展了"茶油绿色高效加工及质量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茶油绿色高效加工及质量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油茶饼粕绿色高效利用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研究与示范"、"油茶果壳绿色高效利用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研究与示范"等课题研究,开发出茶油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品5种,申请专利19项,大力推动了全省油茶加工工艺升级。

四、产量与产值

据统计,2014年全省油茶籽产量55.0万吨,生产茶油11.8万多吨,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全省油茶产业总产值达164亿元。

五、产业发展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一)有利条件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栽培历史悠久。江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丘陵岗地土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油茶生长。江西又是油茶的天然分布区,拥有23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民间形成了良好的栽培习惯,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技术和经验,食用茶油的文化源远流长。油茶是江西的主要油料经济树种,也是最具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

二是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加强对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省政府成立了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了油茶产业化发展资金;各油茶重点市、县(市、区)都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了专门人员抓油茶产业20157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1539号),明确了全省油茶发展目标、政策措施等

三是产权明晰,经营放活。20049月开始,江西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油茶林都分山到户,广大农民真正拥有了油茶林的经营权和处置权,激活了林农发展油茶的内在动力。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带动下,目前全省已经出现了社会投资发展油茶热,广大林农、企业和大户把油茶林当作庄稼来耕作经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油茶已成为占我省经济林面积2/3以上的重要经济树种。

四是科研实力雄厚,栽培和综合利用技术成熟。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亚林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科院、赣州市林科所等多家科研单位,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在油茶的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强,产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江西大力培植了一批实力强、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油茶资源培育,奠定了江西发展油茶产业加工和贸易的基础。目前,我省拥有8家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和4家全国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得尔乐、源森、恩泉、润心、绿海、绿源井冈等茶油品牌享誉全国

六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示范带动作用强。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支持下,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五统一分"等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实施油茶发展项目,全省建成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效果好,企业、大户和林农投资油茶积极性高。目前,依托重点企业、种植大户,全省建成高产油茶基地330.00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管理还较粗放。现有油茶林特别是原有的老残油茶林多数还处于"人种天养"的自然生产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林农外出打工,油茶林荒芜严重,树龄老化,树体长势退化,单位面积产量低。

二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有待加强。在油茶生产整个过程中,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落实不够,企业初期大面积造林技术不规范,后期管理不到位;不少林农个体种植户技术缺乏等原因,使得一些高产品种种植的油茶林不能达到预期产量和效益目标。一些加工企业精炼关键工艺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与国家标准存在差距,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油茶林新造、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高,一般每亩第一年投资在2000元左右。要到了第4年才开始结少量果实,810年才能到盛产期,投资回收期长,一般农户和企业难以承受,各级财政虽然对油茶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支持力度还不足。

四是经营机制不活。全省大面积的老油茶林主要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组织规模生产难度较大,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对于一般个体农户新造油茶林,经营规模小,信息不对称,技术不掌握等原因,营造林标准低;而企业规模经营则因土地流转集中难,后期管理技术难按要求到位,油茶采摘秩序混乱,偷摘哄抢现象等导致经营者丰产不丰收。

五是综合加工利用率低。当前,全省现有的油茶加工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一般食用油上,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开发、茶皂素提取、茶壳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非常少,产品单一,产业链延伸不够。

六是部分企业扰乱市场秩序,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浸出工艺冒充压榨工艺,工艺落后,苯并芘等质量安全指标不达标,标识不按规定等现象扰乱了油茶产品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茶油及其它制品的认可。

 

第二章  规划背景与必要性

一、背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利用历史悠久,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消费结构变化,茶油作为健康绿色的食用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201412月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大力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2009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发改农经〔20092812号)。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对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指示,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推进赣南原中央苏区油茶等扶贫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让油茶产业发展再次升温。

江西属于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拥有丰富的丘陵岗地资源,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油茶23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全省各地均有油茶分布是我国的油茶中心产区。目前,全省油茶总面积133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2%省委、省政府历来对油茶发展十分重视,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林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20103月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发〔201011号),20117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联合下发了《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赣发改农经字〔20111462号),20157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1539号)。近年来,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科技兴油、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发展规模经营等多种措施,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的进一步实施,为适应新形势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1539号)做好衔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有必要对原《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适当修订。经过科学论证,主要在原《规划》发展规模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布局上结合中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调整重点发展区域;在任务建设方面,加大规模并明确老油茶林更新改造将做为重点任务,并具体更新改造计划。

二、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产品及用途

油茶种植收获的直接产品为鲜果,主要加工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枯、茶籽壳等。茶油是品质优良的高端食用油,具有极佳的营养、药用和保健功效。茶枯经深加工可提取残油、皂素,可用于生产饲料、制作抛光粉和有机肥;茶壳经提取可用于制糠醛、木糖醇、栲胶、活性炭和培养基等。

1、茶油

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为世界公认的高级植物油,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素有"油中珍品"之称。茶油也是化工、洗护用品、保健品以及医药制剂的重要原料。茶油可制取油酸及其它脂类,可通过氢化制取硬化油,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等,也可极度氢化后水解生产硬脂酸和甘油等工业原材料。茶油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升高脂蛋白的作用,可用于制作注射用的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等。

2、茶枯

茶枯是油茶籽经过压榨出油后剩余的固体残渣,富含多糖、蛋白质和皂素等,经深加工可生产以下产品:

⑴提取皂素。油茶皂素即茶皂角苷,是一种很好的表面活性剂和发泡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广泛用于化工、食品、医药和农药等行业,生产洗发膏、洗发剂、食品添加剂、净化剂、农药湿助剂、生物农药和灭火器中的起泡剂等。

⑵作饲料。经脱脂和提取茶皂素的茶枯饼残渣中,糖类和蛋白质总含量分别为42%以上和16%以上,可用作家畜饲喂饲料或用于各类水产养殖。

⑶制作抛光粉。抛光粉是用于车床上打磨各种部件的润滑剂,茶枯具有特殊的物理颗粒结构,研究表明,用提取残油后的茶枯经粉碎加工成20-40目的粉状颗粒,可以作为高级车床的抛光粉,价格和效果均优于现有的同类抛光粉。

⑷其它用途。茶枯中的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99%0.54%2.33%,可生产有机肥, 施用后既可改良土壤结构,又能提高土壤肥力。茶枯还可制作生物农药,杀虫防病,用于水产养殖可作喂养饲料、又能够清塘消毒

3、茶籽壳

茶壳即油茶果的果皮,含有大量木质素,多缩戊糖和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可生产提取糠醛、木糖醇、栲胶和碳酸钾等工业原料和衍生出冰醋酸、醋酸钠等,还能制造活性炭。同时,茶壳可用作栽培香菇、平菇和凤尾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所生产的食用菌外部形态好、营养成分高。

(二)市场分析

1、食用油市场分析

食用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更注重健康消费,对动物油脂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茶油和橄榄油从上世纪90 年代至今急剧增加。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需要,我国于1985年开始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油脂,1993年我国油料市场放开后,国内油脂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急剧上升。目前,我国食用油市场呈现以下特征:一是食用油消费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二是食用油料供给严重不足,发展油料产业潜力巨大;三是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原料生产加工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研发生产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为40%左右,进口依赖度大,油料产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多元化的食用油消费品类结构需求,使大豆油市场份额逐年萎缩,但对高端油种,如茶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消费量逐年扩大。

茶油是中国特有的,一直被我国南方各省区居民视为山珍贡品,素有"油王"之美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科学研究表明,茶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酸和山茶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比橄榄油高出近2个百分点,居各种植物油之冠;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出7个百分点和1倍;加之油茶种植地远离城市"三废"污染源,油茶籽不含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的棉酚等,其优良特性是其他植物油种无法比拟的。全国现有血脂异常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近3亿人,长期食用茶油,可对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起到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随着人们对茶油优质特性的深入认识,国际、国内市场茶油的需求日益扩大。

2、副产品市场分析

油茶副产品主要包括茶枯、茶籽壳,其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茶枯中仍含有 3-5%的残留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随着油茶加工企业对茶枯精深加工的需求,原来被丢弃的茶枯饼价格一路攀升。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经实验证明,它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工业添加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茶皂素提取后的余粕中,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营养价值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水产养殖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中含有单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活性炭等优质化工原料。可见,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养殖业等领域,其发展前景也很大。

3、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分析

油茶产品中茶油、茶枯、茶籽壳等作为绿色、无公害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日用化工、生物农药、种植养殖业等行业发展。目前,通过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已开发出化妆品、保健品、护肤品、洗涤用品、医药品、生物农药、有机饲料等系列产品,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绿色保健的追求,油茶精深加工产品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三)需求预测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食用油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植物油产需缺口在1700万吨,预计到2020年缺口将达到2730万吨,市场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过高、自给率偏低,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面临巨大压力,发展自己的木本油茶产业,成为国家保证食用油安全的重要战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增加木本粮油供给。

2014年,我国年产茶油为52.8万吨,人均占有量不足0.4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不合理,发达国家的橄榄油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消费总量的4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用油的消费层次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按全国人均年消费茶油2公斤,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到5倍,年缺口达220万吨。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基本消费品、旅游消费以及医疗药品消费需求在未来几年将稳步增加,对于食用油消费来说,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功能化和品质高端的植物油种需求将会极大增加。可见,未来高品质食用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茶枯、茶籽壳等油茶副产品市场需求也非常大。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用于加工禽畜、鱼类养殖饲料,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随着人们最求高品质生活以及对油茶产品天然优良品质、高功能特性的深入认识,茶油精深加工产品更是市场需求量大。利用高品质茶油作原料,通过精深加工生产的茶油口服液、茶油软胶囊、注射用茶油、化妆品、护肤品、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市场供求旺盛。

三、必要性

一是减轻食用油进口压力,保障国家油料安全的需要

解决全国人民的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一般而言,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超过60%被认为是安全的。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年自供缺口已逾2000万吨,自给率为40%左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存在巨大的安全挑战。发展油茶木本油料是增加国家食用油自给份额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伴随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解决能源危机,各国都增加了能源作物种植。优质食用油供应食用,低标准食用油用于工业,成为未来各国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趋势。通过发展油茶种植,让百姓用上优质食用油,把低标准食用油脂转化为工业用油料,为解决能源短缺开辟出一条新路。

二是缓解耕地日益短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需要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全国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8.02万公顷(120.3万亩)耕地短缺已成不争事实。而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限。江西全省拥有丰富的适宜种植油茶土地资源,可以用于发展油茶木本油料。发展油茶能很好地发挥土地的边际效应,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全省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发展农村产业扶贫的需要

江西2/3的国土是山区,有2/3的人口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促进林农增收,是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所在。油茶是全省山区最具特色的经济林资源,发展基础好,优势十分明显。农户种植10亩优质高产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一般可达2万元。在各级政府引导下,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大力培育油茶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可以培植贫困地区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点,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开辟新途径,为江西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四是丰富绿色健康食品,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品种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且在品质上提出了从"温饱型"向"饮食安全型"、"营养健康型"转变的新要求。发展高科技农业,生产高效、优质、营养、保健、安全的绿色食品已成为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在我国食用油消费上,人们更注重健康消费,对动物油脂消费越来越少,保健型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茶油属保健型绿色食用植物油,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其品质优于橄榄油。而且,油茶果壳、茶饼的衍生产品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可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五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生态、民生林业的需要

油茶属于常绿树种,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荒地、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江西属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省份,油茶作为江西林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壮大山区经济,提高林业产值,加快全省生态民生林业发展步伐。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赣南原中央苏区油茶等扶贫产业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遵循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理念,突出"绿色油库"发展优势,以"兴油富民"为宗旨,政策支持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培育为基础,科技创新为先导,企业带动为突破,"五统一分"为机制,促进油茶生产向品种优良化、经营规范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市场化转变,建立起以企业大户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的比较完备的油茶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使油茶产业成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动精准扶贫发展、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大户和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积极开发主副产品,做大油茶产品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促进油茶产业加快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按照"保生态、增资源、提质量"的总体要求,合理布局全省油茶种植重点区域,统筹规划原料林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布局,坚持基地化带动,示范性引导,适度规模发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坚持适地适树适品种,推进新造油茶林、改造低产林,稳步发展油茶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3、坚持多种经营模式、科技兴油。因地制宜,鼓励企业、大户、千家万户或大力组织和推广"五统一分"发展模式,带动广大林农种植油茶;依托龙头企业,实行基地化发展与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广应用油茶良种繁育、丰产稳产新技术,改进加工工艺,强化规范管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油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4坚持政策扶持、多方筹资。建立和完善油茶产业发展财政补助制度,整合林业重点工程资金,实施项目带动,增加产业发展投入。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鼓励个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采取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发展油茶精深加工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

四、发展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油茶良种繁育、资源培育、产品加工贸易、科技支撑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省完成新造油茶林200万亩,更新改造170万亩,改造低产林830万亩,使我省油茶总面积超过1500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达到700万亩。油茶主产区特别是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户户均拥有高产油茶林10亩以上。稳产后,通过新造和更新改造的油茶林年均产油量达到40公斤/亩以上,抚育改造的年均产油量可达20公斤/亩,实现年产茶油40万吨。良种繁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良种穗条、苗木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加大茶油及副产品精深加工,整合油茶加工企业,提升品牌效应,重点扶持培育1-2家油茶龙头企业上市,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全省将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以及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把油茶产业培育成江西林业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特色产业,使我省真正成为全国油茶产业强省

 

第四章  产业发展布局与建设方案

一、建设范围

按油茶物种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以全国油茶林区划"三带、九区"为基础,根据各县(市、区)油茶种植面积现状和发展潜力,确定全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范围为11个设区市中的98个县(市、区)(其中涵盖经济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重点建设赣南原中央苏区、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扶持油茶加工重点企业。

二、布局原则

结合油茶林资源现状和适宜种植油茶土地资源特点,充分考虑油茶栽培历史和群众营造与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以及油茶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进行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

一是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低产低效林、病残果园等树种结构调整和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拓展油茶资源发展空间,扩大种植面积。

二是坚持油茶新造和改造同步推进,新造油茶林采用良种壮苗和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稳产后实现高产高效;老油茶林改造采取更新重造和抚育改造相结合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三是科学测算油茶林资源培育规模,坚持营造生态油茶林,不提倡大面积集中连片发展,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是以油茶原料林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油茶加工企业,引导油茶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形成油茶产业集群。

三、总体布局

1、发展区域。以全国油茶栽培区划分为基础,根据现有油茶林种植规模以及适宜造油茶林土地资源优劣、可供程度等条件,以及油茶综合加工利用发展程度,将全省除完全城区化的行政区外的98个县(市、区)划定为发展区,突出打造赣西、吉泰盆地、赣南原中央苏区、环鄱阳湖地区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

2、发展方向。一是新造扩大油茶资源面积。二是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更新改造和抚育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扶持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创建核心品牌,提升茶油品牌效应和市场知名度,争取上市融资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资源培育体系建设

1、新造油茶林

根据全省各县(市、区)林地资源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布局,主要选择地势开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山荒地、低效残次林和采伐(或火烧)迹地、坡耕地、病残果园等发展高产油茶林基地。规划期内,通过新造建设高产油茶林200.0万亩。

2、低产林改造

目前,全省各地存在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必须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加快对现有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

⑴更新改造

现有处于衰产期或稀疏残次的三类低产油茶林是更新改造的重点。对其中林相较好,株行距较均匀,生产潜力尚可的林分,采用部分更新造林方式,增加良种比重。而对于品种差、林相乱、病虫害严重的衰老林以及稀疏残次林,全部采用良种化、规范化更新造林即重造方式,迅速改造林分,提高产出水平。规划期内,通过更新改造建设高产油茶林170.0万亩。

⑵抚育改造

对现已进入结果期的油茶成林,由于株行距不均、林龄不一,加之疏于管理,导致产出较低的林分,实行林地清理、修剪、垦复、施肥、蓄水保土、疏林补植、密林疏伐、病虫害防治等规范性综合技术管理,促使林分在短时期内达到提高油茶林产量,实现丰产稳产目标。规划期内,抚育改造现有油茶林830.0万亩。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油茶良种繁育体系主要是加强采穗圃和苗木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良种穗条和苗木生产供应能力和良种化水平。目前,全省现有采穗圃优良穗条和苗圃苗木生产供给能力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高产油茶林基地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建专用采穗圃的验收管理,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逐步淘汰现有兼用型采穗圃,形成专用油茶良种采穗圃体系;加强全省保障性苗圃基础建设,保障良种苗木生产能力,满足油茶新造和改造苗木需求。根据油茶产业发展造林任务安排,按照"四定三清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省现有的采穗圃体系和定点育苗单位建设,保证优质苗木供应。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内容与规模执行《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具体要求。

(三)产品加工贸易体系建设

1、产品发展方向

⑴茶油:在生产食用油的基础上,着力开发高级保健茶油、医用茶油、高级天然日化产品等。

⑵油茶副产品综合利用:茶皂素提取及系列产品开发,生物农药制造,刨光粉、高蛋白饲料、再生燃料生产等。

2、加工企业建设

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从机制创新入手,鼓励和引导加工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

全省油茶产业重点企业为龙头,依托当地资源,突出规模化、高档化、多样化等综合加工利用,创优投资环境,扶持新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核心竞争力鼓励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1-2家企业上市,催生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品牌效应、能够有效带动和辐射一方经济发展的大型油茶综合加工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全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3、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市场营销体系包括市场信息、流通和销售渠道等,是实现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目前,全省油茶市场流通体系是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环节,必须加强油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⑴推进油茶产销对接。鼓励和支持油茶加工企业到核心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建设原料林基地和加工厂,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产业中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

⑵积极培育茶油市场。利用各类媒体和科普基地等多样的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健康型食用油消费;支持油茶加工、销售企业主动开发市场,到沿海和大中城市建立营销渠道和配送中心。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强产销对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民营林场立足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特色产品,争创知名、著名商标品牌。加大茶油品牌整合和推介力度,鼓励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淘汰一批品质差、品牌杂的加工小企业,提高自身茶油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产品品牌培育,统一茶油原产地标识,指导具有地理标志特质的产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打造和培育具有江西特色的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⑶加强交易流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油茶产品市场体系。在我省油茶主产区培育一批专业市场,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开发油茶产品及相关交易品种。完善流通网络,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开发统一的网上交易系统,搭建"互联网+"油茶产品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

4、油茶市场监测和监管

为了促进油茶产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有效维护茶油食用油和其副产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必须加强油茶产品产、供、销市场监管。

⑴构建茶油市场监测与监管系统。为保障茶油终端产品的质量安全,将茶油统一纳入国家和全省食用油市场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江西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加强油茶产地环境监测和油茶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和加强现有的油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健全加工企业自检、送检,质监部门抽检制度,严把住产品出厂关,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油茶各类产品的动态监管,在政府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公平竞争。

⑵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油茶经营主体。对手续齐全的油茶加工、收购经营者,依法指导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获得合法的经营资格。对手续不全、不具备经营条件、未办理营业执照的地下油茶产品经营者,依法予以取缔。

⑶加大违法经营查处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以油茶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油茶加工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村为重点,对辖区内从事油茶销售的经营者开展全面检查,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严厉打击哄抬市价、以次充好、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⑷加大消费者维权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及时受理、查办消费者在油茶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纠纷和案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产品加工贸易体系建设内容与规模执行《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具体要求。

(四)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1、油茶科研

为了进一步加强油茶科技创新,实现营造林、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等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加工产品附加值,夯实油茶产业科技保障基础,依托江西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和江西农大等科研单位,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油茶研发推广中心,以该中心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油茶品种、培育、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开展科技攻关,通过杂交育种等种质创新现代技术,培育出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油茶新品种,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研究茶油和茶籽壳、茶枯饼(茶粕)等剩余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快省时、省力、省工的油茶采摘方式及适用于南方林区特点的适用林业机械的研究开发。

2、油茶技术推广服务

推进全省油茶推广技术服务工作,由林业科技部门牵头,依托专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全省林业科技推广系统为骨干,建立全省油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全省由下到上的技术服务网,鼓励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对农民、造林大户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力度,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3、油茶标准体系建设

发挥全省油茶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制定和完善油茶资源培育、加工、检测、服务等标准体系。结合原有系列标准,根据发展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油茶标准体系,使油茶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在栽培技术方面,新制定与修订完善我省《油茶丰产林造林标准》、《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规范》、《油茶丰产林培育技术》、《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油茶有机栽培育苗技术规程》等;在生产加工方面,制定《山茶油质量标准》、《有机茶油标准》、《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

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内容与规模执行《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具体要求。

(五)茶油品牌整合推介体系建设

1、整合茶油品牌

通过扶强并弱的方式,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向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重组整合淘汰一批品质差、品牌杂的小茶油加工企业,提升自身茶油品牌知名度,重点培育支持知名企业上市,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工艺升级和茶油副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提高茶油附加值,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江西茶油原产地标识申请和江西茶油地方标准制定,只有严格执行地方标准的才能使用江西茶油原产地标识,进一步淘汰一批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的茶油企业。

2、推介茶油品牌

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茶油的优良品质和健康元素,推介知名茶油品牌和企业,组织知名企业和优秀产品参加林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鼓励和扶持企业采取传统销售模式和"互联网+"销售模式的结合,通过进入大型连锁超市、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直销点和连锁店、网络销售的方式,不断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鼓励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茶文化交流活动,提升茶油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一)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加强对油茶林的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是促进油茶林早产、丰产、稳产的重要保证。主要技术措施有:

1、选用良种。选用江西省林科院、赣州市林科所和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等单位选育出来的国家及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高产油茶优良无性系,就地或就近推广使用。在引进无性系时,要特别注意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为保证结实、维持群体的稳定性,要求在同一片林内配置栽植开花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的5个以上的优良无性系。树冠高低不同的无性系配合栽植,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2、培育壮苗。⑴选好圃地。选用病虫害少、排水良好的土地,注意不重茬。⑵施足基肥。嫁接前一个月筑床,每亩至少施复合肥100公斤;成活抽稍后,每30天再施复合肥5-10公斤。⑶适时嫁接。接芽发育后及早完成嫁接。⑷适度遮荫。采用通光40%左右的遮阳网遮荫,使苗木在高温季节仍能抽梢。⑸做好圃地管理,及时除草、摘花芽,清除未成活嫁接苗植株。⑹苗木规格:1年生苗高度12公分以上、2年生苗高30公分以上,顶芽饱满,根系发达,亩产量5-8万株。起苗时苗田的土壤必须湿润,晴天应安排早晚起苗,苗木出圃要注意保护根系,分级包扎,1年生苗用塑料袋保湿,装车后,苗木在车上时间不得超过18小时,晴天苗木下车后及时打泥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提倡使用轻基质容器苗造林。

3、清山整地。在造林前三、四个月的秋季对造林地进行清山整地,将造林地的杂草、杂树、灌木、树蔸等清理干净。对于杂草特别茂盛的,最好在整地前2-3个月先喷草甘膦杀灭杂草,待杂草基本腐烂后再整地。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后,实行全垦整地挖穴。坡度在16-25度坡面较长的山坡,沿等高线先进行带状整地再挖穴,梯带要外高内低(斜面3-5度),并有保留带,防止水土流失。穴规格50×50×40公分

4、合理密度。为保证早实丰产,一般采用2.5-3.0株行距,每公顷栽1330株左右比较适宜。坡地也可采用2.5×3的栽植方式,密度为1330/公顷。土壤特别肥沃的平缓地,也可采用3×3的株行距。

5、施足基肥。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穴打好后,每穴一般施入复合肥或菜枯饼肥0.5公斤,也可施用农家肥,施肥后要立即覆土,以免肥料流失。施足基肥的林地,造林第1年不要再施化肥,第2年起可适当追施化肥,化肥种类以复合肥为好。注意施肥季节,早春优于夏秋,最好多次施用。

6、适时栽植。栽植时间以春节前后为宜。栽植深度要适中,做到根系舒展、主干正立、踩紧压实。苗木随起随栽,一般选择阴天或雨后。力争当天栽植完毕,栽不完必须假植。

7、抚育管理。嫁接苗定植后要及时抚育,栽植当年5-6月培蔸,避免露根和积水。第二年开始每年松土除草二次,第一次5-6月上旬,第二次9-10月,忌高温季节抚育,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冠内浅、冠外深、逐年深。并结合扶苗培蔸,将除去的杂草铺在蔸下,用土覆盖,既作肥料,又可保湿。结合幼林抚育进行施肥,一年1-2次,冬季施农家肥,早春施速效肥。有条件的地方,在夏秋干旱季节(79)里,要做好灌溉工作。

8、修剪整形。为了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形成主枝数目35个且分布均匀,成自然圆头型和自然开心型的树型,栽植时苗木如无侧枝且长度超50公分的,在50公分处截顶。栽植以后最好控制油茶早期结实,10月份第二次抚育时摘除花蕾,促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扩大树冠。幼林的修剪宜轻,脚枝、病虫枝应全部剪修,徒长枝,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合理修剪,控制树冠高生长,促使侧枝发达。修剪整形应贯穿整个油茶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9、加强管护。采取措施保护幼苗和幼树,严防人畜毁坏。成林后,加强垦复、施肥、修剪、调整林相、油茶授粉昆虫培育等经营措施实施。油茶果采摘期前后防止人为偷盗现象。

(二)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茶林的病虫种类较多,主要有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和茶梢蛾、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象甲等。油茶病虫害防治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治早、治小、治了"

1、加强管理,改善环境。油茶炭疽病、烟煤病、软腐病在雨多、湿润季节发生严重,象甲虫多栖息于密林。因此,应创造一个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源、虫源,并抑制其发展。在抓好土壤管理和改造林相、树体的同时,还要改善林地卫生环境,对于炭疽病严重且历年发病株以及织蛾(蛀茎虫)危害的枝条,要砍除烧毁。油茶尺蠖以蛹,象甲虫以幼虫在土表越冬,冬季要深挖。施肥要注意用量搭配,过多施氮肥易感病,适量搭配磷、钾肥以提高树体抗性。

2、严把检疫关。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未经检疫苗木严禁调进或调出。调苗应按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和农业部、原林业部《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严格把关。

3、保护利用天敌。煤污病多由介壳虫和蚜虫引起与传播,保护和繁育黑缘瓢虫、火红瓢虫等天敌,能抑制介壳虫的繁衍从而减轻煤污病危害。油茶尺蠖可利用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姬蜂和鸟等进行防治,在油茶花期可以用芽胞杆菌进行炭疽病防治,效果比较理想。

4、及时防治。对炭疽病要清除病源,冬季垦复修剪、深挖、深埋或烧毁带病的枝、叶、蕾芽和果实。对带菌传播的象甲、金花虫等害虫,在发生前期和中期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六、进度安排

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各规划期的油茶林基地建设任务安排如下(其他建设内容不作安排):

12015年:新造(含更新改造)油茶林70万亩,抚育改造(含部分更新改造)低产油茶林150万亩。

220162019年:每年新造(含更新改造)油茶林60万亩,抚育改造(含部分更新改造)低产油茶林150万亩。

32020年:新造(含更新改造)油茶林60万亩,抚育改造(含部分更新改造)低产油茶林80万亩。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一、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本规划投资估算主要依据《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造林技术规程》、建筑工程劳动定额等相关标准,以及有关地区造林技术经济指标、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技术指标。

(二)估算指标与说明

油茶林资源培育投资估算范围包括种苗、肥料、农药等农资费用和林地清理、整地挖穴、施肥、栽植、补植、垦复、除草、整形修剪、管护等人工费,以及土地租用费。

1、油茶林新造(或更新改造)

油茶林新造(或更新改造)主要工序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回穴施基肥、苗木购置与栽植、幼林抚育(连续3年)和管护等,确定油茶林新造(或更新改造)单价为2000/亩。

2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

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主要工序包括清杂、垦复,施肥、整形修剪、补植等工序,确定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单价为600/亩。

(三)投资估算

根据建设任务和投资单价测算,规划期内油茶林资源培育总投资为123.8亿元(其他建设内容不作投资测算)。其中,新造(含更新改造)油茶林投资74亿元,占总投资的59.8%;抚育改造投资49.8亿元,占40.2%

二、资金筹措

(一)筹措原则

突出建设实体的主体地位,采取国家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财政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及其他建设主体或群众自筹等配套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投资保障机制。

(二)筹措渠道

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长(珠)防林工程、国家造林补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项目、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项目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等项目资金,省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外国政府贷款造林投入,以及企业、各类林业投资主体自筹和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

三、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通过全面实施规划建设任务,全省油茶林分质量和产量将得到全面提高。经初步测算,我省新造油茶林(按计算效益期25年)鲜果亩均产值2000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7%2020年,全省茶油产量将达到40万吨,通过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全省油茶产业可实现年综合总产值500亿元。

(二)生态效益

油茶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通过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坡耕地造林和稀疏林地改造以及对现有油茶林分改造将逐年增加区域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不仅增加了林地产出,而且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火灾、冻害、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同时,随着油茶种植面积扩大,油茶产区将形成密集的油茶林防火隔离网带,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三)社会效益

通过油茶产业发展既可提高林地产出,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又能出口创汇,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山上办绿色银行"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整合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和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油茶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实施油茶资源基地建设,扩大油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每年可以提供2000多万个劳动工日从事营造林、抚育、管护、采收等林业生产活动,有利于安置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同时,通过营建示范林和技术培训,可大大提高林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能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缓解耕地结构性短缺、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而且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老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发展,有力促进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成立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保护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农林群众和加工企业解决油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理顺管理体制,搞好部门协作与配合,财政、发改、林业、农业、国土、农业开发、工商、质检、税务、金融、科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共同推动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2、科学制定规划。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林地、气候等资源情况,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油茶生产基地,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区域布局、建设重点以及目标任务等,并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作为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破解"三农"问题、推动老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予以鼓励和支持。

3、开展社会协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给予政策引导,支持林农、企业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油茶协会和合作组织,建立由从事油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方面的专家能手组成油茶产业发展协作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与企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二、政策保障

1、出台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下发有关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指导油茶产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及相关优惠政策,创造助推油茶产业发展环境。

2、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的要求,充分调动企业、大户、农户的积极性,大力组织推广以"五统一分" (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抚育,分户管理和受益)为主要经营发展模式,支持和完善企业、大户规模发展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形成"两条腿"走路,引导企业、种植大户以及千家万户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促进油茶种植、加工、市场的有机融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扶持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应主动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在财政投入、贴息贷款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开发茶油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拳头产品,形成江西油茶核心品牌,使全省茶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三、资金保障

1、加大政府投入。加大国家和省、市、县地方扶助资金投入,建立各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高产林基地建设等;加大对油茶产业的科研投入,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技术研究与产业经营发展投入体系。

2、整合项目资金。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省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现代农业油茶专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补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3、落实信贷支持。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结合油茶产业发展特点,加大对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以及企业并购重组等的信贷支持力度,实行优惠利率,财政优先给予贷款贴息;争取国家和省实行政策性贴息贷款,支持油茶产业扶贫;建立面向广大农民、种植大户的油茶发展农户信贷、农户联保贷款等扶持机制,发展高产油茶林林权抵押贷款。

4、社会多方融资。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及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和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

四、种苗保障

1、使用良种壮苗。加快油茶良种采穗圃和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良种壮苗,全面推行"四定三清楚"种苗生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苗木生产、栽植全过程管理,做到非良种嫁接苗木不造林,非良种嫁接苗木造林不验收各地要对采穗圃进行油茶品种核实,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杜绝劣种建圃。大力推广芽苗砧嫁接和容器育苗等先进培育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生产供应能力。

2、严格种苗执法。依法执行"三证一签"(即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种苗质量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和种苗标签)种苗管理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引导油茶苗生产单位与用苗单位签订供应及售后服务协议,坚决打击非法经营、以次充好和制售假劣种苗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使用非良种苗木造林。

五、科技保障

1、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国家基本建设支持,依托全省范围内的林业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建立油茶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重点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等紧密合作体系,加快油茶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2、实施基地示范。在油茶集中分布的县(市、区)建立油茶高产示范基地,通过采用优良高产油茶新品种和系列配套技术,实现规模化、良种化种植,达到优质、高产目标。依托国有林场和重点企业,高标准建设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民看到优良品种和技术带来的实际利益,使科技深入人心,提高林农油茶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大技术培训。依托全省油茶科研单位、各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油茶高产示范基地,进村入户、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建立分级技术培训制度,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提高技术人员、林农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

六、质量安全保障

1、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有关部门严格生产经营许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

2、加大抽查力度。将产品真实性、苯并芘等质量安全指标纳入日常检测范围,在生产流通领域全方位进行抽检,做到全覆盖。

3、出台地方性标准。明确油茶籽油调和油类产品的命名规则和配料表要求,通过技术标准规范茶油生产环节秩序,堵住假冒和掺杂掺假。

信息来源:365国际娱乐管理员 | 责任编辑:365国际娱乐管理员